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政府调控房价在全国诸城市中效果显著;重庆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

在笔者印象中,把房价收入比作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指向,重庆堪为国内第一家。而从黄副市长所给出的房价收入比6.5倍的数字看,终于让中国人的买房压力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因为按照联合国人居中心的观点,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到6倍,即购房开支应该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尽管重庆政府的调控目标较之于联合国的观点略微超出了一点,但是对于房价收入比动辄十数倍的国内城市而言,还是让买房者看到了一线曙光。

之所以仅仅说是“一线曙光”而非“光明前景”,是因为重庆作为一个个案,对于国内一二线城市整体房价走势的代表意义极为有限,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被复制的可能性。根据重庆市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上半年城镇职工的月人均工资是2213.7元。据此测算,双职工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大约为 5.3万元。而重庆市国土房屋管理局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该市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3623元/平方米。即便经过持续上涨之后,7月份的成交均价也不过为3987元/平方米。如果按照8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计算,那么重庆双职工家庭现实的房价收入比也不过只有6.01倍而已,本来就要低于6.5 倍的调控政策目标,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见,重庆市相关领导之所以率先提出房价收入比目标,并不是因为拥有了什么金刚钻,而是要拜重庆房地产市场独特现状所赐。而与重庆市场不同,国内多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却是高得畸形,其比值大多在10倍以上,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甚至高达20倍以上。因此,如果要想让这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回归到6倍水平,那就意味着市场价格至少要暴跌一半以上。很显然,对于这些城市的调控部门而言,是不可能做出类似的目标许诺的,因为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庆市对于房地产的调控目标令人耳目一新。但遗憾的是,看似颇具革新含义的举动却只有娱乐精神而毫无实际意义,这才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关键所在。事实上,长期以来围绕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政策,始终缺乏一个可供直观考核的政策目标。地方政府部门多以“增加供给”、“稳定市场”、“打击炒作”等词语来阐释相关政策,但却罕见直接以房价高低为标准的调控目标。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尽管调控部门针对房地产市场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这些努力并未触及高房价这一根本问题,且房价表现出“越调越涨”的怪相,调控部门的努力因此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

价格高低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但是均衡价格却未必是合理价格。长期以来,公众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合理价格一直持有不同看法,而房价收入比可以作为判断房价是否理性的重要标准。鉴于当下国内多数城市房价的畸高表现,我们的确很难奢求调控部门以国际标准作为直接的调控目标,但这并非是房价收入比指标被弃用的理由。至少一点,即便仅仅把房价收入比作为调控的一项长期目标,哪怕是20年、30年也好,仍然能够对调控部门形成有效鞭策。即,为了让房价收入比降下来,调控部门或者要抑制高涨的房价、或者要提高公众的收入水平,无论哪项措施得到落实,都能够真正提升公众的福祉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重庆革新房产调控目标的个案并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仍然期望能够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进行效仿。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公众看到实现住房梦的光明前景。(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 />
日前,在重庆举行的“2009内陆开发高地论坛”上,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说,飞机上有位空姐托他询问,重庆房价是否还会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回应,重庆调控房价在全国诸城中效果显著,若房价过高,超出多数市民的收入水平,就不是“宜居重庆”,他表示,重庆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9月7日《重庆晚报》)

啥叫“宜居”?宜于富人居住是宜,宜于低收入群体也是宜。然而,富人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仍然是靠工资吃饭,甚至是摆小摊过活,宜富人居的城市空间已经获得极度扩展,因为他们有钱有车又有房。房又绝不是一般的房,而是别墅,别墅也不是一套,而是N套,这样的富人群体肯定到哪里都是 “宜居”的,可亏就亏了占绝大多数的一般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当大多数人只有1000元以下工资的时候,房价只有2000元左右,那时候一个家庭的买房目标是,用10多年的时间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也就是说,1000元工资的时候,一个人的月工资能够买半平方米。而真正到了10年之后又怎么样?同一地段的房价涨到了12000元以上,而工资只涨到了2800元。对比一下就是,当时的月工资能买半平方米,而今的工资只能买四分之一平方米,你真正买房的能力是不是在缩水?而假如扣除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之后呢,你兜里还剩多少钱?即便再给你二十年,你也不可能买得起房。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传说,夸父追日眼看着太阳就在前面,却永远追不上。又比如说水中月吧,眼看就在眼皮底下,但却永远捞它不起,因为实际距离比人类想象得要多得多,你又怎么可能追上太阳或者月亮呢?买房就是一般收入群体、低收入人群心目中的月亮太阳,若即若离,可就是永远追不上,即便你渴死、憋死、累死,仍是“无房族”。

那又为什么有些一般收入的人群已经买了房呢?首付是砸锅卖铁,还得向朋友亲戚借,后面的日子谁知道他们当房奴的滋味有多么不好受。买房的人其实并非凭借他自己的力量,而是凭借了亲戚朋友的帮忙,一群人买了房,而不是一个人买了房,这恐怕才是买得起房的真相。

“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是不是一种买房大跃进?依现在的局势来看,它就是一种大跃进,别说是6.5年,即便15年能买一套房子,老百姓就对你谢天谢地了,因为房价仍然在坐直升飞机,开发商天天警告你说:明天就涨价,看你买不买?

地价“面粉贵过面包”与百姓无关,开发商也绝不会傻到买如此贵的“面粉”的地步。百姓只是期望,“面包”不要贵过面包,挤掉房地产的暴利、水分,还其面包只是面包的本来面目,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公平的价格,也才能不再夸父追房价。

' />
房市这些年不得安宁,如果有领导庄严承诺,多少年可以让民众有房子,这一定是一条很有价值、非常值得关注的新闻。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在接受采访时就称,重庆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

曾经,不算很久以前,中国人还没想过要买房子,农村人自己盖,城里人等着分。那时城里的房子基本不大,户型大多也不好,但至少那时,单位或者政府履行了城里人有房子住的责任。

风云变幻,在我们这个急速转轨的国家,分房子的事情一下子基本没有了。当然,要除去那些有权有钱的部门和单位,对于他们来说,变相的房补,甚至就是分房也见怪不怪。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被逼去买房了,房市大发展了,地方政府靠土地储备经营GDP上去了,房子价格日日高升了。如今,我们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中国古代就说,“有恒产者才有恒心”。普通人的恒产,最重要的一项,大概也就是指望有套住房。这也便是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现实搞笑之处在于,无数的中国家庭先有了恒心——拼命挣钱首付,然后还贷十几二十年,才有了这套不完全恒产(仅70年土地使用权)的房子。当然,这已经算幸运的那部分家庭;不幸的那部分家庭,拥有房子的恒心依旧,买房却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背景里,我们还听到,中国的住房拥有率太高了,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人一辈子都租房子住。还有人说,中国房地产有病,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买不起房,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吗?是,当然是。一个自由社会,为自己买房当然是自己的事;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保证所有国民无论城市人、乡下人有房子住,也是其政治义务。黄奇帆副市长的表态,不过是重申了政府的责任。这样的表态,其实没有什么新意。但和说老百姓观念有问题,应该租房子住的谬论比较起来,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罗斯福总统曾经说,“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国家不可战胜”,小布什最钟爱说,建设一个“所有者社会”,鼓励私人拥有住房是这个所有者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石。布什甚至宣布每年6月为美国的“全国住房所有权月”,并为私人购买住房提供大量财政补贴。不管政治理念有多大差异,美国政界人士的一个共同信念是鼓励私人拥有住房。这大概也可以算作,对那些鼓吹买不起房不要买房的人,最有力的事实还击。政治人物、政府对自身责任,勇于承担是其分内之事。

黄奇帆副市长的表态是积极的。这条新闻很有关注度,但是否真有价值,关键在于这个表态,仅仅是重庆市政府在媒体上的“公关秀”,还是真正成为其工作目标。

作为调控房价的目标,应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有具体的调控年限,有详细的调控计划、目标细则和负责部门,最后,当然还有激励和问责机制。如果将居者有其屋,作为政治考量的硬指标,房市的暴戾必然得到遏制。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 />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称,重庆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9月7日《重庆晚报》)

重庆无疑是全国较早提出调控房价目标的城市,这一点值得鼓掌。然而,重庆能否实现目标却充满太多悬念。

据报道,重庆抑制房价有四招:一是控制房地产投资;二是控制人均住房标准;三是控制地价;四是提供政策性房屋。这四招能否落实,让人捏一把汗。单就控制地价而言,对重庆就是一大考验,全国九成以上的城市都在依赖“土地财政”,想必重庆也不例外。

即便这四招招招见效,重庆也不一定就能实现目标。这是因为,与房价有关的因素,有些是重庆方面可控的,有些则是不可控的。

首先是信贷政策重庆不可控。众所周知,我国房价畸形上涨,除了地价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贷。开发贷款、利率、买房首付款比例的决定权在央行、银监会手里,而不在地方政府手里。

其次,房地产税费是支撑高房价的一大要素,重庆是否敢对房地产税费予以清理尚需观察。有调查显示,房地产税费多达50余项,涉及20多个部门,占总房价的30%左右。重庆有勇气废除不合理的房地产税费吗?在重庆抑制房价的四招中,就没有清理税费这一招。

“6.5年买一套房”的美好初衷不容怀疑,但梦想如何照进现实,除了壮志豪情,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可行性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