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发布者:宣传统战部 点击次数:
近年来,跨学科理念逐渐融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学科交叉已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人文学科的内部融合,还推动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跨界协作,深刻改变着知识的创造方式。学术领域的变化对新一代人文学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打破学科界限,拓宽研究视野,才能突破自我局限,激发学术活力。
2024年11月2日至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举办了“文本凝定与知识实践:重审印本时代的文艺史观”跨学科青年工作坊。工作坊聚焦于明代文学与美术的交叉研究,邀请12位青年学者围绕明代的文本、图像和知识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关键问题和学科融合均取得了显著推进。这种跨学科的学术实践,加强了不同领域年轻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学科交叉的深入发展,也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为推动工作坊成果下沉,吸引更多年轻的研究力量参与,河北美术学院与文艺研究杂志社、北京大学中文系共同举办首届“跨学科暑期研习营”,主题为“明清文学与美术”。我们希望,研习营能够被打造为人文学科试验场,在技术变革和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培养一批既重视基础研究、又具备学术视野和现实关怀的青年学者,深化人文领域某些重大议题的跨学科研究。
一、时间
2025年7月10日—7月24日
二、人数
计划招录20人
其中中国文学史10人,中国美术史及书法史10人。
三、申请条件
1.大陆地区2024级或2025级博士研究生(博士一、二年级);
2.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史(明清方向)、中国美术史及书法史(明清方向);
3.研习营结束后一年内,须提交一篇学术论文作为成果。
四、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包含个人信息,重点突出教育经历;
2.申请书。阐述研究领域和学术志向,约1000字;
3.代表作。学术论文一篇,字数不限,发表与否不限。
请将上述材料以“姓名+跨学科研习营”为邮件主题,发送至Trainingcamp_hbafa@163.com,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15日。
五、遴选流程
初选:根据申请材料筛选40人;
复选:通过初选者参加线上面试,最终确定20人。
六、研习内容与授课安排
研习营邀请文学史、美术史、书法史及数字人文领域15位学者授课,采用讲座与研讨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安排如下:
上午:学术史梳理。聚焦明清文学、美术、书法研究的历史脉络和核心议题;
下午:专题研究。围绕授课学者一篇代表性论文,指导学员掌握具体研究方法;
晚上:分组讨论。根据当天授课内容,展开专题交流。
七、成果
学员须于研习营结束后一年内(2026年7月24日前),提交一篇与研习内容相关的不低于1.5万字的学术论文。
八、费用
不收取报名费;研习期间食宿由主办方承担,往返交通费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