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美·要闻 / 正文
河美·要闻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2025年中论坛暨河北省非遗影像展在河北美术学院举办

2025-05-27

发布者:宣传统战部 点击次数:

5月24日至25日,由河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指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省航拍学会主办,河北美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河北美术学院艺术团、河北美术学院影视创作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筹)承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2025年中论坛暨河北省非遗影像展”在河北美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非遗影像数智化开发与传播”为主题,旨在加强非遗文化的影像化挖掘与利用,创新非遗影像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运用非遗文化新媒体传播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数字化、信息化赋能非遗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

澳门星际国际_欧洲杯哪里投注-中国足彩在线推荐举办者、澳门星际国际_欧洲杯哪里投注-中国足彩在线推荐甄忠义致开幕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朱靖江,《中华手工》杂志社副总编孙凝异,河北省航拍学会会长孙立军分别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名非遗影像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活动由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与表演艺术系教师聂婧主持。

甄忠义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河北美术学院作为全国重要的艺术教育学府,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他强调,澳门星际国际_欧洲杯哪里投注-中国足彩在线推荐将发挥自身机制和资源优势,探索行业与高校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路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朱靖江表示,专委会作为民族影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研究、创作与传播的学术平台,自成立以来,为学界与青年热爱民族文化、促进非遗保护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次论坛汇聚多位学者,通过影片交流、学术讨论等形式,与国内同仁、师生共议学科发展与影像创作,将有力推动非遗影像研究共同体建设。

孙凝异强调,文艺创作者既要做好影像记录,也要将影像记录转换为学术成果或社会生产力,发挥影像的视觉吸引力与文字穿透力,让两者结合,长久地延续非遗生命力。

孙立军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各界携手,以影像为桥、以科技为帆、以融合为桨,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

孙立军为获得河北省非遗影像展“特别奖”的师生代表颁发证书和奖金,并代表河北省航拍学会授予我校“河北省航拍创作基地”,我校科研处处长张淼代表澳门星际国际_欧洲杯哪里投注-中国足彩在线推荐揭牌。

河北省航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占廷为我校影视艺术学院颁发“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牌匾。

我校影视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峰为孙立军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并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参观了展览。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学术展映、非遗采风、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在学术展映环节,放映了纪录电影《行花街》《风起前的蒲公英》,两部影片的导演刘广宇、梁君健分别分享了创作心得。《行花街》记录了广府地区春节民俗活动,展现广州文化底蕴;《风起前的蒲公英》讲述农民工子女合唱团成员的成长故事。参会专家对影片进行了点评,导演们也解答了学生提问。

在学术研讨会环节,刘广宇、许雪莲、朱靖江、张辉刚、王跃、牛鸿英、李天语、苏米尔、孙凝异、刘文杰、龚为等专家围绕“非遗的保护与数字化影像的创新”展开研讨。研讨会由我校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孟宁主持。

 王峰在学术总结中指出,非遗影像不仅是文化视觉呈现,更是文化记忆的再生产与媒介化表达。在影像的介入下,很多非遗项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次论坛暨影像展的成功举办,为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领域的学术研究、创作实践与跨领域合作搭建了高端平台。通过影像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未来,河北美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与行业、非遗传承机构及社会各界的联动,推动非遗影像在数字化保护、国际化传播与产业化应用中的创新突破,助力民族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与时代新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贡献更多力量。

(影视艺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