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山海协作 闽宁情深 > 正文

豆瓣9分+!万万没想到,我追扶贫剧追到上头!

2021-01-23 14:11:09?作者:任思雨?来源:新福建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所谓吊庄,就是动员大山深处贫困地区的村民移民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再分一片地让他们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听上去,要搬迁的目的地玉泉营离着城市、铁路、国营农场更近,一切都很美好。可实际上,那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除了沙尘暴一无所有。

逃跑的老乡们说啥都不肯再去:“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给蚊子改善伙食”、“饿得回来直吐酸水,喉咙芯子都快吐出来了”。

家里再穷,好歹还有几间屋子遮风避雨,但到了那从零开始,要干上多少年才有希望?

大人们刚回来,娃娃们又跑了。因为不想顿顿吃洋芋,马得福的弟弟得宝和几个村里娃扒火车逃跑,一起跑的还有得福的青梅竹马李水花,父亲为了彩礼,要强迫她嫁到苦水村。

但当苦水村的人两次打上父亲的门,逃婚的水花又哭着回来下跪:“我嫁”。

两次逃跑,都是因为穷。穷得经不起更多折腾,穷得留不下年轻人。“咱再穷,也不能把骨头穷没了,是吧。”在老支书和代理村主任的带头下,第一批吊庄户前往戈壁滩,开始了新的生活。

原汁原味的方言版,更带劲

乍一看,《山海情》要讲的故事很苦。

但剧里,村民们的生活并非苦大仇深,而是热热闹闹,每天都有各种鸡飞狗跳的段子。

干部到村子里动员扶贫,发现一批扶贫珍珠鸡被偷吃得还剩一只;儿子逃跑了,爹就在村广播喊:“你给我回来,回来腿给你打断”;一到村民开大会,吵来吵去就像菜市场……

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剧组参考了宁夏和西安等各地方言,组合形成了剧中的泛西北话。为了不看字幕的电视观众,主创团队又用10天时间准备了普通话版本。

但观众们都说,看《山海情》,还是方言版更带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地就着质朴的西北话,无论是嘻嘻哈哈还是骂骂咧咧,好像一下子就有了灵魂。

而当郭京飞饰演的福建援宁干部陈金山一出场,烫嘴的福建普通话和西北话一相逢,更是贡献出无数笑料:

“老教授很不容易的,奔波在黄河流域zi sha(治沙)。”

“自杀?谁自杀?”

“教授啊!那是他的任务啊!”

导演孔笙曾说,在剧本创作阶段,他们捕捉到了当年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福建人来了以后听不懂当地话,当地人听不懂福建话。所以,当年的扶贫工作人员,最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

扶贫剧,也能让人“上头”

过去提起扶贫剧,大家总会觉得太宏大、离现在的生活太遥远。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