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全球化步伐持续加快 外向型经济再创佳绩

www.fjsen.com?2012-08-30 16:04? ?来源:东南网综合 我来说两句

“十一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对外开放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相结合,着力培育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市场主体,努力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市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再创佳绩,外向型经济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一、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出口结构趋向合理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和研究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的措施,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对外贸易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五年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86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84.3%,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574亿美元,增长199.1%,年均增长20.5%。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1、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规模扩大年超百亿。“十一五”时期,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对外贸易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很快又回归上升通道。201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登上200亿美元台阶,达到222.78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进出口总额的2.7倍,对外贸易规模全面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五年间,全市每年的进出口总额均稳定在百亿美元以上,比“十五”时期大幅提升,对外贸易平均增幅继续保持在20%以上。

2、出口企业继续增加,外贸队伍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批又一批企业闯入国际市场并赢得一席之地。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市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542 家,比2005年净增1681家,其中外贸流通企业294家,自营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2271家和977家。加入国际市场竞争企业成倍增加,带动了全市对外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外贸流通企业、自营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分别达到20.4亿美元、52.8亿美元和82.4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4.4%、158.3%和183.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1.8%、20.9%和23.1%。

3、出口大户不断涌现,龙头作用日益明显。在各项鼓励对外贸易发展政策的刺激下,我市重点出口企业成长势头强劲,外贸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新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出口额在全市出口企业中名列前茅。全市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外贸企业由2005的118家上升至2010年的287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0家。外贸龙头企业对出口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0年,45家超5000万美元企业出口额在全市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39.9%,比2005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4、出口结构明显优化,文化产品有所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市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结构更趋合理。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稳定在50%左右,2010年出口额达到8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81.8%,年平均增幅达到23%;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5.9%,比“十五”期末提高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年平均增幅达到31%,超出了全市年平均增幅10.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也从2005年的15.6%提高到2010年的23.7%。以动漫产品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出口实现新的突破,2009年,我市有10多部动漫作品进入国际市场,5家动漫企业成为2009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5个动漫项目成为2009年-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5、贸易地区不断拓展,欧盟市场增势强劲。“十一五”期间,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我市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底,我市贸易伙伴遍及全球六大洲201个国家和地区,比2005年增加13个。“十一五”时期,我市对六大洲出口逐年均有所增长,其中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年平均增幅分别为22.5%、31.9%和28.9%,分别高出全市年平均增幅2个、11.4个和8.4个百分点。经过五年的发展变化,目前我市出口额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盟、美国和东盟,欧盟从2007年起超过美国,出口额稳居第一。

  • 责任编辑:卓志沐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备用网址-【手机版*在线】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bet36体育投注: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