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春运神器”里的诗和远方

2018-02-07 08:15:01?毛建国?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近日春运“神器”塑料桶火了,大家脑洞大开,有人认为是纪念品,有人认为可当水桶,还有人说能当凳子。(2月6日《新疆晨报》)

如果我们有心回忆的话,在春运的历史上,还有过其他的“春运神器”。网上很多人在追忆自己随身携带过的“春运神器”,马扎、报纸、蛇皮袋、方便面、大雪碧……都是一些并不十分高级的东西,然而却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回忆。有网友表示,说多了都是泪,想多了都是笑,那是一段过去,是一段无法磨灭的人生。

这些不起眼甚至看起来老土的东西,能够成为一种“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家的吸引力。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不只是文学叙事,还是真实的生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正是出于对家最直接最纯朴的向往,所以很多人不辞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依然要回家去。与这些“春运神器”相伴随的,其实是一段并不轻松的旅行,但因为有着家的“加成”,所以人们甘愿承受,甚至从中找到了快乐。

从这种意义上说,“春运神器”里有着“远方的家”。那些拎着各色塑料桶的旅客,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这个社会固然有着地位的不同、财富的差别,但在对家的向往上,却是一样的。这些塑料桶看似不起眼,却有着强大的实用功能。网友提炼的各种“功能帖”,并不是无稽之谈,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塑料桶成为“春运神器”,丰富了春运回家的表情。

但是,看的人很娱乐,只有提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家其实是一次轻松之旅,手上一只行李箱,身上一只旅行包,已经足够装下所有的行囊。即便过年有着丰富的仪式,但在携带的手机里,也能够穷尽一切。对于那些拎塑料桶回家的人来说,何尝不想这么轻松、这么潇洒?但生活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只能通过大包小包,来弥补对家人的亏欠,来外化这一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所以,塑料桶里装的其实是这一年的人生。

人生不同,“春运神器”也不同,有些人是旅行箱,有些人是塑料桶。但任何一个为了生活或生存而努力拼搏的人都值得尊重。这种尊重和理解,也是一种“神器”,能让社会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