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非税收入普遍大增”不是福音

www.fjnet.cn?2012-04-24 22:12? 贱言献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非税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力军,对部分省份一季度财政增收贡献率达七成。但管理水平和透明度远低于税收的这部分收入,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各种财务腾挪和乱收费现象的渊薮。

作为财政资金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税收入,世界各国的来源范围都差不多,无外乎是特定商品销售收入,管理中的手续、证本、服务收入,罚款收入,补偿性收费,利息收人,投资收入,包括土地在内国有资产出售收入,捐赠收入等。正常情况下,非税收入保持大致稳定,会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而产生波动。现在,各省区市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非税收入普遍大增,是不正常的。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中,土地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基本上占到了40%到80%。但是,《中国证券报》3月2日的报道说,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继续呈现成交冷清态势,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减少47.5%。也就说,按常理推算,各地的非税收入即使不大幅度减少,保持稳定已属了不起了。难怪专家质疑,为了“开门红”的政绩,可能存在虚假膨胀,或者在玩弄资金腾挪的把戏。

排除造假的因素之外,各地非税收入普遍大增,也是具有可能的,这主要是四种情况,其中有两种是合理的,有两种是不合理的。合理的,一种是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一些政府特殊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增加导致的增长,比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气象服务、移民手续等;另一种是购买社会高档商品带来的管理与罚款收入,比如,考取驾照和购买汽车的增加带来的办证收入、年检收入、交通违规罚款收入等。

不合理的两种因素中,一种是近年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些地方和部门滥用管理经济和市场调节职能,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甚至是项目建设,造成政府投资增长迅猛,带来的收益促进了非税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另一种是长期存在、饱受诟病的,即,政出多门、名目繁多、下达创收指标的乱收费、高收费和乱罚款、“陷进”罚款等,这一种情况我国一直处于“高增长—干预、清理—低增长—高增长”的循环之中,在税收收入增长缓慢的时候往往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单靠合理的因素,支撑起“非税收入普遍大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现实的“非税收入普遍大增”,如果不是造假,则要么扭曲了市场经济结构,要么给企业、个人等私人经济主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对冲了结构性减税的作用,使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积极受到挫折,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会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影响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非税收入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比如项目经法定程序确定、严格控制收费标准、实行听证协商制度、收费罚款收人专用、集中统管收支、健全的收支监督制度等,而我国却普遍存在项目和标准随意、管理方式不统一、征收部门多元、收缴程序繁锁、资金运行不透明、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面对不合常理的“非税收入普遍大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尽快采取措施,研究制定《政府非税收人征收管理法》,真正使非税收入依法征收、依法管理,避免不正常的“非税收入普遍大增”伤害经济增长,影响社会和谐。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