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美·要闻 / 正文
河美·要闻

【美院之星】究镌印之魂,成卓凡之君———记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君教授

2024-01-02

发布者:信息科 点击次数:

【个人简介】成君,1974年生于河北柏乡,祖籍隆尧。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河北省青联委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被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评为“河北书法十佳精英”。书画篆刻作品入选文旅部2019国家主题性创作项目、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第八届篆刻艺术展等国家级大展数十次,并在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等展览中荣获最高奖三次。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收藏。

2021年9月,成君老师因艺术成就突出,被我校人才引进为书法学院专职教师。成老师自幼喜欢书画,进而对书画作品上一枚枚朱红的印章以及古老的篆书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上大学期间,成老师学的是美术专业,同时仍痴迷于书法篆刻艺术,恰逢上海徐正濂老师招收第一批函授学员,成老师努力为自己争取机会,最终得到了徐老师的悉心指教,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继而又受到省会杜锡瑞老师的大力关怀和鼓励,更坚定了他在书法篆刻路上走下去的信心。此后,又陆续求教于石开、赵熊、李翔、张道兴等诸多师长,在一步步对理想的追索中获悉真知。之后,成老师用二十年的时光和汗水,一层层揭开“篆刻”这门中国古老艺术的神秘面纱。

君执镌勾勒,成铭刻之泽。当今印坛,取法古玺进行创作的不在少数,涌现出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印人,他们成功的探索也给了成老师许多有益的启示。成老师自称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在篆刻艺术这条道路上的行进,还有很多的“惑”等着去解读。把自己视为一名求学者,永远行走在探求真知的道路上!这既是成老师的自我要求,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镌刻有章,法在自心。在章法上,成老师借鉴国画构图和平面构成的规律,注重大开大合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的变化统一;在字法上,他推崇“印从书出”,一方面大量临摹研究与古印同时期的金文、陶文,并加以“印化”,另一方面,在篆刻创作中强调文字书写的笔意;在刀法上,他尝试用薄刃劈削法,使线条呈现立体感,更具丰富的视觉变化。

始终捧着一颗心来,创作永远向民。多年来,成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作的同时,积极响应总书记“艺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号召,牢记“艺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宗旨,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书协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了大量社会活动,充分发挥其既有创作实践,又有教学经验的专长和资源优势,主动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成老师每年都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书协组织的“文化进万家”“文艺下乡”“送福进万家”等一系列公益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基层引领群众感悟艺术,体味文化意蕴;他积极响应省书协号召,在“省书协理事下基层活动”中,数十次到全省各地澳门星际国际_欧洲杯哪里投注-中国足彩在线推荐、农村、企业讲授实际创作要领和参展经验。他还受邀到省政协、邮政党校、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老年大学等机关院校进行讲座、授课、交流;他借助“河北省青联委员”的资源优势,通过书法讲座、笔会交流、义务写春联等活动,在各界委员中间推广普及书法艺术;作为河北省首批书法名家进校园特聘专家,成老师响应省书协、省教育厅“书法进校园”的号召,多次到石家庄市中小学讲授国学常识、书法、篆刻、国画、古文字等内容,用自己一片赤诚换取累累教育硕果;他还成立了“成君书法篆刻工作室”,面向全社会普及书法、篆刻与国画等国学艺术,多年来共有数千人受益。

“我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时候,独坐书斋,或临帖,或读书。一盏柔灯,一杯淡茶。品读着一枚枚朱红的印迹,仿佛穿越了时空,默默与古人对话,每到会心处,不禁拍案叫绝。继而兴起,抽刀向石,戛戛有声。在刀与石的碰撞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不觉东方之既白……”成老师会心地讲述着自己的感悟。

今年3月,成君作为全省4名艺术家代表之一,在河北电视台参加了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国复兴有我”365百姓故事汇—文化惠民专场宣讲活动。面对镜头,把自己在文联大家庭中一步步成长的故事讲给电视机前无数观众。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成君老师在推广普及书法篆刻艺术,大力发展基层爱好者队伍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谈及这方面的工作,成老师的言谈中处处透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想做好工作的急迫感。

成老师将坚持以澳门星际国际_欧洲杯哪里投注-中国足彩在线推荐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为指引,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牢固树立艺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植根传统、守正创新,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