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bet36体育备用网址:|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 党政网群 > 网上博物馆 > 正文

网上展览│弦歌悠远——福建戏曲大观

2020-02-21 10:39:26??来源:福建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 陈静  

点击进入720°展厅

前言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历经秦汉俳优、百戏,隋唐歌舞戏和参军戏,宋元南戏、杂剧,明清传奇的发展,最终形成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表演艺术,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福建戏曲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名花奇葩,源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传承于当代,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特色鲜明、艺术精湛等特点。以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芗剧五大剧种为主体的多种地方戏曲以及木偶戏活跃在八闽大地,并随着福建移民而传播到台湾地区和海外各地,影响广泛。

福建博物院举办此展览,旨在通过文物展示、视听演绎,让观众领略戏曲魅力,并参与到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弘扬的行列,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脉。

第一部分《历史溯源》讲述福建戏曲的形成发展。福建复杂的方言土语,迥异的民风习俗,独特的地方音乐和民间小调,与传入福建的外来戏曲文化艺术结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福建地方戏曲。

商印纹硬陶鼓形器(闽侯县黄土仑出土)

第二部分《剧苑精萃》展示现存的福建戏曲经典剧种。福建存活宋元明清、近现代的各种剧种30多个,展览挑选其中莆仙戏、梨园戏、四平戏、闽西汉剧、闽剧、高甲戏、芗剧(歌仔戏)七个经典剧种,按剧种的发展时间先后为序,介绍其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

莆仙戏脸谱(1)牛魔王(2)土行孙(3)杨任(4)鲤鱼精(5)杨七郎(6)赵匡胤

图表:莆仙戏南戏古剧目表

南宋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产生于浙江温州的戏剧流传到了莆田、泉州一带,与当地的戏曲进行交流,促进莆仙戏、梨园戏的发展。如今,温州的南戏早已荡然无存,而莆仙戏却保存了较多的宋元南戏剧目。据1962年调查统计,莆仙戏保留了与宋元南戏有关的剧目81个,以抄本流传下来的有57个之多,这在全国所有古老剧种中是绝无仅有。

剧照──1960年莆仙戏《团圆之后》电影剧照

照片——梨园戏科步表演程式与敦煌壁画的人物手势对比程式是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语汇。梨园戏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十八步科母是综合性的基本表演程式,以生、旦为主,其他行当彼此而略有变化,既有规范性,也有可塑性,它是梨园戏表演艺术的特征。

照片——杨源四平戏现在好保存着多样脸谱

闽西汉剧脸谱:

(1)赵匡胤(2)包公(3)焦赞(4)钟离春

闽剧艺术家郑奕奏()示范演出《黛玉葬花》


高甲戏四种丑:衙役丑、女丑、拐杖丑、公子丑

照片——五十年代台湾歌仔戏的演出剧照(右为著名台湾歌仔戏演员赛月金)


照片——闽南都马剧团在台湾演出的剧照


1948年末,闽南都马剧团到台湾演出,不久,海峡阻隔,都马剧团从此留在台湾。都马剧团擅长演唱的“杂碎调”一时风靡全台湾,激发了台湾歌仔戏新的生命活力。

第三部分《巧趣偶戏》介绍福建多样的木偶戏,包括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枝木偶戏三个小单元,这三种木偶戏并称“福建木偶三绝”。神奇绝妙的木偶表演技艺为福建赢得了“木偶之乡”的声誉。

图版——提线木偶提线分布图(十六线)

头钉线(二条)、胸前线(一条)、背脊线(一条)、手指线(二条手掌线(二条)、手腕线(二条)、手肘线(二条)、手肱线(二条)、脚线(二条)。

照片:黄奕缺

黄奕缺(1928—2007年),中国一级演员,提线木偶表演和木偶头雕刻艺术大师,在中国和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被誉为“国际木偶大师”。


江加走(1871—1954年),中国木偶制作艺术家。泉州人,原名江长青,出身于木偶头雕刻世家,敢于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类型人物特征塑造偶人头像,创作各具性格的形象280多种,约1万余件。其作品风格独特,形象生动传神,在国际享有很高声誉。

江加走木偶

照片──徐竹初制作木偶照片徐竹初出生于木偶制作世家,是漳州布袋木偶的制作大师,至今仍进行着木偶头的创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第四部分《梨园新歌》展示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建戏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福建戏曲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闽剧名角郑亦奏指导年轻演员

高甲戏著名女丑柯贤溪给弟子做示范

芗剧年轻学员练功

展览配套有戏曲多媒体系统,为观众提供了经典剧种剧目的声像视频欣赏、剧种背景延伸介绍,以及脸谱连连看、剧种你唱我猜、木偶戏互动等戏曲小游戏供观众参与,同时定期邀请各大剧团前来演出。使得观众不仅可以从陈列的戏服、乐器、乐谱、道具、照片等实体文物观赏到福建戏曲的魅力,更通过戏曲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媒体的组合应用,让观众如临其境,享受戏曲视觉和听觉的丰富盛宴,获得不一样的参观感官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本展览能让观众更多关注福建戏曲,领略福建戏曲魅力,并参与到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弘扬的行列中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脉。

展厅照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bet36体育投注: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