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bet36体育备用网址:|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网上博物馆 > 正文

黄永玉回忆沈从文:不仅是表叔 也是一生的领路人

2019-02-26 15:26:21?陈晓萍?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资料图:黄永玉接受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黄永玉的生命密码

文/陈晓萍

在一个容易标签化的年代,时间的年轮给黄永玉老先生贴上了画坛“老顽童”的标签,而在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潮洗礼的我看来,如果一定要给黄永玉贴标签的话,最贴切的莫过于“沈从文的表侄”了。

沈从文的母亲是黄永玉祖父的妹妹,近一个世纪时间里,两家关系非常密切。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沈从文亲历黄永玉的父母相识、相爱的全过程,并在其中扮演着一个特殊角色。黄永玉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表叔沈从文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倾谈、影响。”

在新近再版的随笔集《太阳下的风景》中,黄永玉讲述了自己12岁离家,辗转各地学木刻、研习绘画,通过饱览“社会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体察世态人情、感知人性人心、领略人生风景的故事。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其与沈从文、聂绀弩、华君武等人的往来交集。

随笔集最后一篇文章《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记述了黄永玉与沈从文的诸多交往细节。沈从文不仅是他的表叔,也是其一生的领路人,鼓励他完成了离开凤凰小城、回国、摆脱“文革”困境等人生重大改变。

“表叔(沈从文)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黄永玉如此描述自己与沈从文亦师亦友的关系。

《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完成于1979年12月,首次刊发于1980年第5期的《花城》杂志。同期《花城》还有两篇bet36体育投注:沈从文的文章,一篇是朱光潜的《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另一篇是黄苗子的《生命之火长明》。三篇文章构成了当期的沈从文专辑。

此时,正是作家沈从文重归大众视野之际。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完成于1961年,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将沈从文称作“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1979年,该书的中译本在台湾和香港出版,对大陆现代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影响。

1980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上,会长王瑶在发言中指出:“对于一个写过三十多部小说集而且在文体风格上有自己特色的作家,长期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确实是我们研究工作中的缺点,至少是一个薄弱环节。”于是,1980年代展开了一场对作为“文物”的沈从文的“出土”工作,形成了“沈从文热”。

1988年,沈从文去世,黄永玉写就长文《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沈从文表叔》。失去至亲至友的这种痛感,在黄永玉的笔下如此真实而尖锐。后来,黄永玉回到故乡,在沈从文的陵园刻了一块石碑,上头写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生活把这两代人拴在一根文化的细绳上,两人都在漂泊中成长,在漂泊中执着地敲开了文学和艺术殿堂大门。

沈从文赴京,受到郁达夫、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关心和帮助,最终在京派文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黄永玉更为漂泊,辗转江西、上海、香港、台湾,摸爬滚打,终于走上了木刻创作之路。

1947年初,黄永玉将四十余幅木刻作品寄至北平,希望得到沈从文的指点。叔侄二人在一年前开始通信。此前,除了在黄永玉小时候沈从文返乡时打过一个照面之外,两人从未谋面。

收到黄永玉的作品,沈从文十分欣赏,向朋友和学生推荐黄永玉,希望他们予以帮助和支持,还写下《一个传奇的本事》一文,发表在香港《海洋文艺》上。文章不仅提及黄永玉的创作,还谈及了黄永玉的家世。

两个从湘西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从此建立了精神上的深刻联系。“文革”中下放干校时,沈从文产生了久违的文学创作冲动——借写黄永玉家族再度书写湘西的历史沧桑。沈从文为这部长篇小说写出了第一章《来的是谁?》。

可惜的是,这第一个章节只是“黄家前传”,此后没有了下文。倒是黄永玉在自己90岁高龄时,完成了涉及故乡家族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写不尽的故人,写不尽的故乡,便是沈从文和黄永玉生命密码的起源,而写作,也成为黄永玉唤回沈从文的一种方式。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bet36体育投注: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