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bet36体育备用网址:|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网上博物馆 > 正文

潮剧名家张怡凰:潮剧是我的终身事业

2019-02-22 15:19:06?李凌?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潮剧名家张怡凰:潮剧是我的终身事业

  张怡凰在排练。 李凌 摄

中新网广州2月19日电 题:潮剧名家张怡凰:潮剧是我的终身事业

作者 李凌

从艺30多年,张怡凰从潮汕唱到广东、从广东唱向全国、从全国唱出海外。今晚,她将唱着潮剧《观灯》,登上央视2019年元宵联欢晚会。

源初:喜爱与坚持

小时候的张怡凰在母亲的熏陶下,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喜爱。南澳岛上潮剧演出,场场必看,家中亦不时搭起简易的潮剧小舞台。张怡凰15岁那年,陪着姐姐去考戏校,自己顺道“练胆”,却不曾想到天资得到赏识,在5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被选进戏校,由此踏入潮剧的演艺之路。

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概括戏校四年的生活,再合适不过。张怡凰深知,戏曲演员必须是全面的,不单单是站在台上会唱、会抖几个水袖,而是要能文能武。忆起四年中的艰辛,张怡凰称,那时候的自己,腿并不是很软,她便用腰带绑上十几块砖头,吊在腿部中间,然后再压腿,从早到晚长久地练下来,腿变软了,但是不科学的练习方法,也让筋骨的伤永久地留了下来。也正是这份执念,让她在19岁时,用一曲灵动的《白狐仙》博得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青睐,走上了潮剧演艺人生的康庄大道。

创新:阻力与坚守

张怡凰第一次接触“咽音”,是在进入广东潮剧院一团,听一位北京教授的讲解。张怡凰觉得,这种科学的发音方法,正是她想要的。后来张怡凰北上中国戏曲学院求学,始终没有忘记教授所讲的发音方法,除了校内课程外还专门请了一位声乐老师,带她学习“咽音”,不断拓宽自己的演唱道路。

  张怡凰与从新加坡远道而来的潮剧戏迷交流。 李凌 摄

但当时,身边出现很多不同的意见,不少人认为张怡凰的发音是高腔花腔、是美声唱歌,不是正统的潮剧发音,缺少了潮味。然而,张怡凰始终坚持自己,将独特的“咽音”与潮剧唱腔结合起来,摸索出一种既不失潮剧韵味且又字正腔圆的发音方法。

最终实践证明,“咽音”确实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发音方法。在戏台上,一本戏唱下来两小时左右,一般一个晚上唱两本,不少演员唱到后面便没有足够的气力,但是越到后面,越是重头戏,越是需要高亮的嗓音。这时候,“咽音”的优点凸显,张怡凰凭着独特的唱腔,越到戏曲结尾处,嗓音越发高亮有力,越发酣畅淋漓。这声独特的嗓音,虽然历经他人的不解与反对,但是在张怡凰的坚守之下,成功破除障碍。在此后的表演中,改良的唱腔让张怡凰收获了诸多荣耀,可以说,坚持创新唱法,唱开了她的潮剧发展道路。

2007年,张怡凰获得了第23届梅花奖,填补了潮剧女演员“梅花奖”的空白。张怡凰的那场《东吴郡主》给观众带来了极大震撼,从人物形象、服装、道具、舞美到灯光设计,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也正是这部剧,以创新的制作手法和张怡凰独特的演绎,吸引了很多青年观众,让很多人开始喜欢看潮剧,带来了潮剧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发扬:魅力与传播

30多年的演艺生涯,2008年,张怡凰接任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和团长;张怡凰先后随团赴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1999年,出版了《张怡凰个人唱腔专辑》,2001年在日本举办了个人的演唱会,成为广东第一个到日本去开演唱会的潮剧演员。

谈及潮剧的魅力,张怡凰忆起2009年去泰国演出,一位90多岁的观众在见到她后十分激动,直说“幸好有你陪我”。原来,那张1999年发布的专辑,十年来每天都在陪伴着老人,朝夕不止。

让张怡凰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香港的戏迷。“他见到我,边说边哭,终于见到真人了!”张怡凰未曾想到,原来一个大男人,可以喜欢潮剧到如此地步。

  张怡凰在《东吴郡主》中的演出剧照。 受访者提供 摄

张怡凰说:“有潮水的地方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听潮剧,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与热爱。”

2015年,张怡凰退下团长一职,但是她并未离开舞台和观众,而是开启了转型演出,并致力于潮剧的传承发展。近两年,张怡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戏迷们从喜欢听戏、看戏,到喜欢唱戏、演戏,登台演唱水平不亚于专业演员。张怡凰觉得,这是戏迷们给她的一种刺激、压力,也是动力,让自己更进一步去提高自己的唱腔,如同打擂台那样,若专业比不上非专业,则是失态。于是,张怡凰也参与到这类互动中,通过这个平台,在推广普及潮剧的同时提高演绎水平,并且让更多人喜欢潮剧。(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bet36体育投注: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